這國家的美食漲的太離譜!只有唯一便當百元起跳,網推自己煮!
雖然薪水有漲,但對於民眾來說根本沒漲還反到漲了物料,一個官的政策多腦補,看政見就知道到底有沒有做功課了?
因為原物料漲價,台灣吹起漲價潮,即使是主打平價的路邊攤也難逃,以前百元內就吃得飽的便當也很難買到了,在外吃飯費用也不低,有網友就好奇,現在自炊還會比較貴嗎?再度掀起一陣討論。
自炊到底划不划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,一名網友在PTT上表示,現在外面的便當動輒90元到100元,要回到以前70元到90元的便當價格不可能,反觀自炊食材漲幅沒有外食高,因此他也好奇,現在自己煮是不是會比較划算?
到底自己煮比較划算?還是買外食比較划算?
在家做飯還是外出就餐更划算取決於幾個因素,包括食材成本、準備飯菜所需的時間和精力,以及個人喜好和飲食需求。
要確定哪個選項更具成本效益,您可以使用以下公式:
家常飯菜的成本 ÷ 份量 = 每份的成本
餐廳用餐成本 ÷ 份量 = 每份成本
比較這兩個數字以確定哪個選項對您來說更具成本效益。
重要的是要記住,在家做飯還可以提供其他好處,例如通過控制食材和份量來改善健康狀況,以及發展烹飪技能的機會。 另一方面,外出就餐可能會提供便利和改變節奏。 最佳決定最終取決於您的個人情況和優先事項。
看到他的疑問,網友們還是有不同的看法,「有,外食比較便宜現在根本不成立」、「這之前就有人討論過了,你有辦法把你買的食材作有效的利用,就絕對是有的」、「反正就是要看你去哪買菜真的差很多」、「多人划算,但是可能要煮五人以上」、「想吃的健康自己煮絕對不會比較便宜」。
不過,也有網友分析指出,自炊想要便宜一點,不外乎就是要「買對東西」:「自己煮的好處是知道吃進什麼,但不一定比較經濟實惠,另外順著季節買時令蔬果比較便宜的東西也好」、「一定比較便宜啊,會不會採買跟煮而已,蔬果類隨季節變化差價可以到好幾倍,買當季蔬果搭配新鮮的肉,營養又省錢」。